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

尋找老咖啡館的足跡

尋找老咖啡館的足跡——世界版全世界都下雨了,於是我們都在咖啡屋簷下躲雨.  
  有了咖啡屋,便仿佛接近了夢想.  

  無論詩人,藝術家,或者凡夫俗子,都不約而同聚集在這裡,各自守著屬於自己的桌子,燈光和心事,喝咖啡,談人生,論理想,偶爾無所事事的嬉笑怒?.

  仿佛歌舞劇的序曲,咖啡屋不眠的燈光,投射著年輕人夢想的光暈,揭開了一個個美好年代的布幔.

  因此,在歐洲遙遠咖啡館的一角,沙特坐過的椅子,卡繆寫作的燈下,畢卡索發過呆的視窗……,每天都牽引著不遠千里而來朝聖的觀光客,懷想他們做過的夢.  

  然而,更多的咖啡館,早已功成身退,隨著逝去的年代,走入記憶.  

  *咖啡,交換友善溫暖的代名詞世界上第一家販賣咖啡的商店,是麥加的Kaveh Kanes,雖然算不上咖啡館,但是人們很快聚集在這裡下棋,聊天,唱歌,圍著圈圈跳舞,喝咖啡.據說,阿拉伯人從不獨享一杯咖啡,麥斯威爾廣告裡的經典廣告詞——好東西要與好朋友分享,一直是他們生活中最最真實的一幕.  

  直到今天,如果你偶然落腳一家土耳其不知名村鎮的小咖啡店,卻接到臨座陌生人遞過來的一杯溫熱咖啡,別訝異——因為,咖啡,在阿拉伯人的定義裡,一直是交換友善溫暖的代名詞.  

  *重溫咖啡館年代引領人們正式走入咖啡館年代的,是落腳在威尼斯的歐洲第一家咖啡館——  

  Bottega del Caffe. 歐洲咖啡館的興盛,與十七世紀新工作觀的崛起休戚相同.每天早晨,人們開始以一杯振奮精神的咖啡,替代啤酒,因此當酒館一家家關起門扉,咖啡屋卻同時掛上開張的招牌.  

  紙醉金迷的時代嘎然而止,理想趕走了頹廢.  

  西元一七零零年左右,倫敦已有三千家咖啡館,以當時的人口比例計算,每一百人就養了一家咖啡屋.  

  *打開巴黎咖啡館的門西班牙導演,超現實大師路易士·布紐爾年輕時代常在巴黎香榭裡舍大道上的[精選](Le Select)咖啡館消磨時光.回憶在巴黎的日子,他在自傳裡寫著:[如果說巴黎沒有了咖啡館,沒了煙草店,沒了露天陽臺,巴黎就不再是巴黎.]  

  對於癡迷咖啡的人而言,巴黎河左案流浪著咖啡香的街道,永遠有最值得回味的香醇空氣.  

  巴黎第一家咖啡屋——普各伯咖啡屋(Procope Cafe),開張於一六八六年.  

  十八世紀初,普各伯最忠實的座上客是作家伏爾泰(Voltaire),這位曾稱[咖啡是慢性毒藥]的法國大文豪,卻總像堵徒似的戒不了癮,據說他每天都要喝上四十杯咖啡.  

  法國大革命前,有一天,普各伯出現一位貌不驚人的軍官,喝罷咖啡,也許是身上錢沒帶夠,只好摘下帽子抵押在店裡,這個窮得付不起咖啡錢的軍人,就是後來叱?風雲的法國皇帝拿破崙.  

  此外,偶爾可以在普各伯發現身影的,還有作家盧梭,詩人雨果,和音樂家蕭邦.  

  *咖啡夜未眠美國最早的咖啡文獻,始於一六六八年.波士頓第一家咖啡屋,則是一六九一年開張的倫敦咖啡屋(London Coffee House).而世界上最大的咖啡專賣店,也出現在波士頓,設立於一八零八年,沒想到這幢七層樓的建築物,卻在十年後的一場大火中,付之一炬.  

  沒有矗然巨響,咖啡店史上最宏偉的建築,瞬間悄然化成灰燼,但咖啡館的故事卻還沒有完.  

  一杯咖啡冷了,會有另一杯在灶上沸騰,一家咖啡館死了,總有新的咖啡店在另一個街角重生.角落一盞昏黃的燈,桌上一杯溫熱的咖啡,屬於我們的咖啡館的故事,仍持續上演.
返回列表